一.情景导入,创设问题 师:今天给大家上课前,想给学生分享一个老师最近经历的一件事情,也是这几天困扰老师一个问题。(ppt出示模拟情景,教师口头新买冰箱有质量问题) 师:请同学们帮我出出招,应该怎么解决这个困扰? 二.问题探究,新课讲授 (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1.树立依靠法律维权的意识 老师对学生提出来的可行的解决措施表示肯定,但是也表示自己都尝试过像同学们那样去沟通解决,结果都被精明的商家以各种理由或者形式敷衍处理,我的个人权益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把学生说的解决方案简写在黑板上) 2.探究与分享 ,了解法律服务机构 教师PPT展示王娜被顶替上学的案例,教师提问:遇到类似情形,你会怎么应对? 追问:被顶替后,学历不高的王娜娜并没有充足的资金请律师为自己辩护,那是不是此种情景下,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对于经济贫困者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是不是如此呢?并非如此(PPT展示有关法律援助中心相关内容) 3.拓展延伸,理解什么是诉讼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出示王娜娜不同的打官司案件,提问:请问这三个案件当中都是打官司,有什么不同点? 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三种诉讼类型,以及三种诉讼类型的不同点 (二)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教师PPT出示情景设置,设计比较开放性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三个角度引导下学生。第一,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二,刑法规定,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侵害时可以进行正当防卫;第三,身为未成年人在见义勇为时,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采用灵活机智的方式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了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懂得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 |
学生根据老师描述的情景和问题,集思广益讨论,然后说一说我怎么解决家里的冰箱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究竟该如何解决问题,并逐步意识到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学生根据刚才老师提示的运用法律维护权利,由意识的转变到寻求具体的法律机构,运用生活常识帮助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诉讼含义,指导三种诉讼类别,然后对比教师提供的三个假设,理解诉讼分为三种诉讼类型 学生根据情景,集思广益,说明自己如果在该情境下会怎么做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迅速的翻看教材,根据教师小结,再次强化本节课学习内容。 |
运用生活化的情景和问题,学生也乐于帮助老师出谋划策,但是因为学生个人知识储备、经验等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常规化的处理方式。为下一步引出运用法律维权做铺垫 让学生意识到在社会生活中,当沟通、协调等途径都没办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时,要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前面的情景创设中,学生已经认识到要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 合法权益,但是对于具体的如何运用法律维权可能知之甚少,此部分就是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一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根据案例简单理解三种诉讼类型的区别 使学生树立见义勇为的精神,培养其一定的社会担当,但同时,使学生明白见义勇为需要有勇有谋,掌握一些灵活机智的方法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梳理教材,系统把握所学习内容,再次强化本节课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