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孩子的“心灵鸡汤”
最近我在研读《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一书,其中有一句话给我印象最深刻:爱的语言,爱的行为,在孩子们的心里播种的是希望,收获的是自信和成功。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来评价学生是一种艺术,作者给出的答案我很赞同,那就是———爱的语言、爱的行为!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那是22年的金秋十月,我班二年级新来了一位插班体训生,名叫心仪。这个小女孩乖巧、聪明,在体育比赛项目上取得了较多的荣誉,在学习上也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孩子性格比较“冷”,不善于和同学交流,也不乐意和老师交流。
终于有一次孩子的性格发生了改变。那是22年12月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整整从第一天的晚上一直下到第二天的中午,校园里留下了很多的积水。我们像往常一样早上上班,到了8点时分,送体训生的车子过来了,放下孩子们,教练和司机都走了,孩子们陆陆续续都来到了各自的班级,那天正好是我在班级当班,看到心仪和远藤进教室了,我也就放心了。当时天气寒冷,我就轻轻的问了一句“你的鞋子湿了吗?”远藤一摸,“没有”。心仪的一摸,全都湿了,哎呀不好,外面寒冷,湿鞋子穿一上午孩子身体咋受得了?!于是我就给孩子们布置了一点作业,然后到体育器材室里翻找以前孩子穿的运动鞋,找了一双合适的鞋子,又给她剪了一个鞋底样给垫上,然后我就兴致勃勃地回到教室让心仪换上。
我拿着湿鞋子在校园里四处打听哪里会有电吹风,最后在学校的教学器材室里找到了电吹风,我拿着电吹风对着湿鞋子使劲吹起来,大概半小时左右,湿鞋子变干了。我好兴奋,急忙拿着吹好的鞋子给心仪送去。孩子扑闪着大眼睛不敢相信的看着我。就这事以后孩子每次见到人都会主动打招呼。
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以训斥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弄得学生心灵压抑,情绪低落,得不到积极发展。在这我提倡多给孩子“爱的语言、爱的行为”,所谓的“爱的语言”就是多给孩子夸奖、赞美的语言。“爱的行为” 就是多给孩子点个赞,从生活的点滴中去帮助他们。
许多专家研究得出,有时候一句赞扬的话,会对一个人产生巨大的鼓舞。特别对一个遭受挫折的人,别人的称赞就像一把火炬,不仅会点燃奋进的希望之光,而且还可能改变其一生的命运。
上学期末我给远藤写了评语,远藤看完评语后说:“老师,我不会让您失望的。”于是我又给学生回了:“你有礼貌,爱劳动,发言积极。你又是体育‘小健将’,在比赛场上,你为体训中心立下了汗马功劳,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你是聪明的,要是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学习上,你会更棒。努力吧,老师期待你更大的进步!”
从学生的表情和立下的誓言可以看出,他们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班主任的评语,不仅是要让学生身心快乐起来,还要引领他们的精神成长。有位老师说得好:“教师的评语,应该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应该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指引学生走向他该走的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去拼搏,去努力取得成就,目的就是为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许和重视。一个人的辛勤努力,长期得不到肯定,那就有可能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对他们的闪光点,加以恰当的赞扬,会使其光点更加耀眼,以至照亮他们的前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注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欢乐。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愿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班主任充满深情的爱的语言是儿童精神成长的“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