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学习准备期的教学内容,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特性,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直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能焕发学生学习兴趣。除了数学知识的教学之外,教学中更应该关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初步感受观察、分类、比较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依据上海市课改办颁发了《上海市中小学数学学科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在近几年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学习准备期实践的基础上,现制定《庙镇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学习准备期实施方案》。
一、 设计说明
本方案把有关数学学科“听、说、读、写、做、合作”的要求贯穿在数学知识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了解并初步过程数学学习习惯。随着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不同和学习要求的逐步提高,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重点在不同年级会有所不同,培养的要求也将逐渐递进。下面列举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些要求将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
1、 听的习惯
这里的“听”,包括两层意思:意识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二是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中的基本素养。只有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
|
|
|
训练目标: 人坐端正,眼看老师; 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发言, 养成边听边思考的习惯; 能进行适当的判断和补充。 |
|
渐进要求:复述——理解——思考——借鉴
2、 说的习惯
一年级小朋友需要教师指导些“说”的方法,老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更重要的是从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学会说:“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想法和他不一样”、“老师,我也想来说一说”等语句。但是一节课的发言机会毕竟有限,所以可以通过“同桌说说、和好朋友说说、小组内说说”等形式,增加语言锻炼的机会。
|
|
|
训练目标: 上课发言,要先举手; 先想后说,口齿清楚; 连贯流畅,说话完整; 精神饱满,充满自信。 |
|
渐进要求:叙述——表达——提问
3、 读的习惯
训练目标: 姿势正确,小手指读; 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朗读正确,不添漏字; 眼到、口到、心到。 |
|
让学生会看书,从书本上间接获取新知,良好的读的习惯必须从低年级抓起。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用小手点着老师读的地方,“指读”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上。
渐进要求:读图——读题号或页码——读问题——读例题
4、写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的书写习惯非常重要,书写不认真,会造成孩子在计算上的粗心,容易看错数字和符号,所以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教会孩子怎么用尺、铅笔、橡皮、垫板,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
|
|
训练目标: 坐姿端正,握笔正确; 弄清结构,掌握笔顺; 书写规范,适时用尺; 簿本整洁,写完检查。 |
|
渐进要求:书写“数”——书写“符号”——书写计算过程——书写简单的思考过程
5、做的习惯
学具操作得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容易分心,老师一不注意,学具很有可能就成了学生手中的玩具。因此,第一次操作学具就要训练学生听清、听完要求之后再动手,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教具的示范作用,知道学生正确、规范地操作学具。
|
|
|
训练目标: 听清指令,然后动手; 取放推收,操作规范。 |
|
渐进要求:模仿操作——独立操作——合作操作——做想说结合
6、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
|
|
训练目标: 积极参与,分工合作; 尊重他人,学会倾听; 公正评判,发表见解。 |
|
渐进要求:2人合作——多人合作
二、实施说明
根据一年级数学学习准备期的具体教学内容,以下呈现的是每一课时中关于“听、说、读、写、做、合作”等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与要求,且每一节课时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中有“★”表示的是该课时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予以重点知道。目的在于通过有意识的、循序渐进的培养,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健康的学习情感的培育。
说一说(一课时)
【学习习惯】
★知道在课堂中要发言须先举手示意。
★能够安静地听他人发言,不插嘴。
☆学习看书的基本方法:左手按书、右手翻书。在翻书的过程中认识页码。
【学习兴趣和情感】
●初步体验数学教材的作用。
●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实施说明】
1、师生的互动介绍
(1)教师以简洁的语言先自我介绍,给予学生良好的示范。
(2)通过学生自我介绍的活动,告诉学生课堂发言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体会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听清他人的发言。
(3)通过即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受认真倾听是一种受欢迎的表现。
2、认识数学小伙伴
(1)教师通过正确的示范,教会学生规范的翻书方法以及基本的阅读方法。
(2)通过认识教材中的数学伙伴,阅读书本上的图片,感受数学书的作用。
3、观察“教室图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室里有什么”。能用一、两句完整的话描述教室里的各种物品,培养学生对个数进行表达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分一分(一课时)
【学习习惯】
☆能听懂教师所说的活动要求,并简单复述。
★能够根据题号找准相应的主题图,理解图意及其要求,并用自己的语言做简单的表述。
【学习兴趣和情感】
●初步感受同桌合作学习的乐趣。
【实施说明】
1、能按颜色、形状、大小、状态等不同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正确计数。
2、能简单口述分类的理由和过程。
3、知道同一类物品,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
4、知道组内交流要有序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有不同意见。
5、养成他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自己回答时要先举手,声音响亮的习惯。
6、能够多角度思考。
7、学会自己的物品要分类整理,不随便乱放。
8、教师鼓励学生发言时做到音量适中,态度自然。
数一数(五~七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习惯】
☆让学生体验对应的数学思想。
☆学会审题,理解题意。
【学习兴趣和情感】
●培养学生对个数进行多种形式表达的能力。
【实施说明】
1、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理解题目的要求。从基数的角度认识1—10各数。
2、结合图意,会用双色片、竖杠、阿拉伯数字、中国数词等多种方法表达实物的个数。初步建立数字与物体个数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思想。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在完成练习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分类的结果。
第二课时
【学习习惯】
☆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能复述教师的话语。
★能够对同桌表达简单的指令。
★知道学具操作的基本要求:轻拿轻放,说停就停。
☆能根据要求合理选择学具,并较为有序地开展操作。
【学习兴趣和情感】
●初步感受同桌合作学习的乐趣。
●体验学具操作的价值。
【实施说明】
1、会确定听到的声音次数和看到物体的个数,并会用圆圈、数字或竖杠记录下来。
2、结合实际生活,再次建立用双色片、竖杠、阿拉伯数字、中国数词等多种方法表达实物的个数。初步建立数字与物体个数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思想,会表示数。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第三、四课时
【学习习惯】
★认识“田字格”的格式结构,了解数字“1~4”的书写笔顺和结构。
☆能够较完整地叙述各数字的书写过程。
☆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学习兴趣和情感】
●感受识数的乐趣。
●树立写好数的自信心。
【实施说明】
1、通过圈一圈、数一数、连一连,让学生再次体验对应的思想。
2、会用圆片、阿拉伯数字等多种方法表达实物的个数。
3、对玩积木图进行正确的描述,能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并会计数。
4、认识“田字格”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或板演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中线、左半部分、右半部分、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等基本结构。
5、书写1~4
(1)在儿歌的辅助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数字结构的好奇心。
(2)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明确写数的基本步骤及其要点。
(3)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书空—描红—书写”等过程,并督促学生在书写时姿势端正,字迹工整。
(4)教师要尤为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6、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教会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橡皮。
第五、六课时
【学习习惯】
☆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数”的基本认识。
★在涂色与圈画活动中,知道作业的常规要求:簿面整洁,书写认真。
☆了解数字“5”、“10”、“0”、“6”的书写笔顺和标准格式。
【学习兴趣和情感】
●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生态环保意识。
●通过涂色活动引导学生做作业时要耐心、细致和整洁。
【实施说明】
1、“5”与“10”的关系
(1)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用简单的语言表述“5”与“10”之间的关系,
(2)指导“5”的基本写数步骤及要点。
(3)通过涂色活动引导学生做作业时要耐心细致,并注意簿面的整洁。
2、“0”的认识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0”在生活中的作用。
(2)指导“0”和“6”的基本写数步骤及要点。
(3)教师应继续重视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第七课时
【学习习惯】
☆能较为准确的理解他人的想法,并能大胆表达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意见。
★掌握简单的记录数据的方法。
☆了解7、8、9的书写方法和结构,并能叙述笔顺。
【学习兴趣和情感】
●初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互动交流的乐趣与价值。
【实施说明】
1、掷双色片
(1)在组织学生投掷“双色片”的游戏中,指导学生有序地记录投掷结果,初步渗透统计思想。
(2)引导学生结合5个双色片的投掷活动展开讨论,使学生能准确理解他人的观点并大胆地表述与他人不同的意见。
(3)教师应适时地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2、书写7、8、9
(1)指导写数的基本步骤以及要点。
(2)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书写后,较完整地叙述各数的书写笔顺。
(3)针对学生的书写情况、握笔姿势、簿面情况做及时评价。
几个与第几个(一课时)
【学习习惯】
☆沟通独立阅读和思考,能较为准确地理解例题图的含义。
☆能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几个和第几个。
☆初步学会和同桌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技能。
【学习兴趣和情感】
●有表达的意愿和自信。
●初步感受小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培养学生遵守秩序的文明习惯和知错就该的的行为。
【实施说明】
1、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帮助学生用简明的语言表达故事情景。
2、运用看书自学、观察比较等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几个”和“第几个”的表达方法。
3、教师以简单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示范,帮助学生学会“几个”和“第几个”的表述方法。
比一比(二课时)
【学习习惯】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基本读懂例题的主要内容。
☆借助学具,能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能准确地书写“〉”、“〈”和“=”。
【学习兴趣和情感】
●在数学符号的认识中,能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明与精准。
【实施说明】
1、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创设生活情景或提供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由“物”的比较到“数”的比较的抽象过程。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样多”的含义。
(3)对“比较”的结果能够睡出谁多、多了几个;少、少了几个;或一样多。
(4)会根据长度和个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2、书写“〉”、“〈”和“=”
(1)认识符号“〉”、“〈”和“=”,会用符号书写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书写的基本步骤以及要点。
(3)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板演,并完整地叙述各符号的书写过程。
数射线(一课时)
【学习习惯】
☆简要表述“数射线”的特征。
★根据图示说一个简单的数学故事。学会用“︵”符号在数射线上简明地表示一定的数量。
【学习兴趣和情感】
●提升表达的意愿和建立表达的自信。
【实施说明】
1、认识数射线
(1)引导学生观察数射线,并发现数射线的基本特征。
(2)能对数射线的特征作出较为简明的表述。
2、在数射线上表示数
创设故事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射线上数的排序规律。
3、借助数射线上看图编故事。
三、操作要点
1、起步要早 贵在坚持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用从早抓起。学生年龄小时,学习习惯容易建立,但耐力差,往往费了很大的劲才养成的好习惯,过一段时间就又回原来的样子了。因此,我们还要做到“持之以恒”!这时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毅力,要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才能改掉。所以,从小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2、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由易到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安排相应的学习习惯,切记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把所有的学习习惯一下子压在学生身上。如在小学低年级,可培养他们读好书、写好字、养成上课专心听讲、认真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成较高级的学习习惯,如大量阅读的习惯、自主预习的习惯、学习反思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等。
3、严格要求 时间保证
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考试在培养过程中,反复性是经常会出现的,因此要给学生多次实践的机会。由于学生年龄较低,习惯的养成上容易反复,所以在课堂上要做到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严格要求。实践证明,经常在课堂上加强联系,学生的良好学习效果就能形成,那么再逐渐由课内想课外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慢慢巩固下来。
4、表扬先进 赛奖并行
低年级学生的特征是荣誉感强。因此在班中引入经历、竞赛机制,适时地在他们身边表扬先进,就像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安装了一盏明灯。利用榜样的力量更容易感化学生,促进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进一步形成。还可以经常组织开展良好行为习惯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让被表扬的学生更容易让自己良好行为习惯持之以恒,让未表扬到的学生也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差距,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从中不断进步。把奖励作为鼓励学生进步和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