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英语阅读障碍,提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崇明区裕安小学 潘海霞 2023.6
2022年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提高英语阅读素养,除了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语言基本知识水平外,还要通过积累,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但对小学生而言,受语言环境、词汇量等因素的影响,阅读水平相对比较差。如何帮助小学生扫除英语阅读中的障碍,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一项重要语言学习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更加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对中小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在语言技能层面,要求三至四年级课外阅读量达到1500-2000词,五至六年级课外阅读达到4000-5000词。2022版英语新课标强调课外阅读量,是因为长久坚持阅读英文书的孩子,英语语感肯定更有优势,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阅读障碍”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
(一)“阅读障碍”的概念界定
夏玲在《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障碍及对策研究》中指出,英语阅读能力包括对英语文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阅读技巧。因此,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障碍,指的是小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影响阅读文本内容理解的一切技巧性阻碍因素。
钟振斌在《小学生阅读障碍的特点及教学对策》中描述,阅读障碍(又称阅读困难)是学习不良的一种类型。美国心理学家E.J.Gibson认为:阅读障碍是指对阅读技能的掌握落后于年龄常模。
本文中所指的阅读障碍指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影响阅读的语言、文化、阅读习惯和技能、心理和思维等因素。
(二)本校小学生阅读障碍的调查与分析
笔者对本校学生英语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如下:
本次共回收学生问卷739份。基本信息如下:49%的是男生,51%的女生。其中一年级142人,二年级116人,三年级143人,四年级185人,五年级153人。各年级的参与的学生人数均占总人数的20%左右。
在被调查的739为学生中,约46%的学生比较喜欢甚至特别喜欢英语绘本阅读,约49%的学生对待英语绘本的态度是一般,不喜欢的学生仅占5%。从阅读的方式上看,约36%的学生以电子绘本的方式进行阅读,阅读纸质绘本的约占20%,约33%的学生通过纸质和电子两种方式进行阅读。
从英语绘本阅读阅读的时间上看,每周绘本阅读15分钟左右的学生最多,约占55%,每周阅读30小时以内的约占21%,每周阅读30分钟以上约占10%,由此可见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及阅读时间很少。
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有近80%的学生习惯先把不认识的单词找出来去查询工具书或询问父母亲。由此可见,词汇量大大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进程,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没有养成从文章整体理解到局部字词理解的思维习惯。
从学生阅读的原因分析分析,家长的要求和老师布置的作业所占比例和想获得知识以及对应于感兴趣所占比例接近,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下,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英语绘本的兴趣渐浓。
综合来看,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时间及阅读量有待提升。他们在阅读活动中有一定的思维与态度,但学习兴趣和习惯还不是很浓,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三)英语阅读障碍的相关研究
夏玲在《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障碍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在笔者学校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障碍中,最大的是阅读技巧障碍,其次是内容理解障碍,接着是生词理解障碍,最小的是句型结构理解障碍。
屠月圆在《小学生英语阅读障碍及应对策略探究》中表示,生词、时间、兴趣、语法和文化背景是学生阅读国重中的主要障碍,其中82.3%的参与者认为生词构成了英语阅读的主要障碍。其次,80.2%小学生学习负担较重,这使他们很难花太多时间在课外英语阅读上面。调查还显示,其他困难还存在于学生的兴趣不浓厚、语法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等障碍。
郑力在《关于小学生主要英语阅读障碍及对策》一文中指出,影响英语学习者阅读障碍的因素主要有:词汇、语法、背景知识、阅读习惯、阅读目的、阅读态度、阅读技巧以及其它相关社会和心理因素等。
结合笔者的调查和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小学生英语阅读主要障碍为生词、语法、文化背景、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等等,最主要的还是词汇和文化背景。
二、关于“英语阅读能力”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英语阅读能力”国外相关研究
1.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提取新鲜信息的能力。PISA(国际学生评量计划)指出阅读能力包括“信息提取”,“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三个方面。促进国际阅读素养研究指出阅读能力包括为“关注并提取明确陈述的信息”,“进行直接的推论”,“解释并整合观点和信息”,“检视并评价内容,语言,文章成分”四个方面。
2.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主动与文本进行互动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积极的与文本之间进行互动。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主动得对文本内容进行接收和思考,对于疑惑的地方自主得质疑和探索,这是一个主动的互动过程。
3.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相互积极的交流的能力。Silberstein指出,在阅读这样的一个互动过程中,互动双方可以创造意义。在这个交流中阅读者和文章内容就像是两个人坐在一起聊天。文章会向读者提供很多信息,读者不断地获取信息,并结合自己已有的各类知识经验,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识别。同时不同的读者对相同的文章互动时产生的意义并不一定相同,这就导致了不同读者对文章的意义有理解上的差异。
(二)“英语阅读能力”国内相关研究
1.阅读能力是阅读素养的一个方面。王蔷教授(2015)认为,阅读素养是阅读能力加阅读品格,其中阅读能力指的是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而阅读品格指的是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之间互相依赖、互相促进。
2.英语阅读能力是对重要信息进行筛选,理解,鉴赏以及存储的能力。阅读能力主要包括重要信息筛选能力,重要信息理解能力,重要内容鉴赏能力以及重要信息存储能力等。
3.英语阅读能力是识别与提取书面信息,概括与分析书面信息,批判与评价书面信息的能力。《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把阅读能力界定为:阅读理解能力是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作为读者阅读并处理书面材料时,运用各种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非语言)和策略,围绕所读材料建构意义的能力,包括识别与提取书面信息的能力,概括与分析书面信息的能力,批判与评价书面信息的能力。
由此可看出英语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提升英语核心素养,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学生也学会了善于对阅读内容进行循序渐进的质疑和探索。
三、有关“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现状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要有足够的阅读技能和词汇知识,并在理解的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包括释义和推理。同时,阅读过程中要支持文本丰富心理表征的有效构建,还要伴随着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语言技能。
1. 阅读兴趣、阅读指导、阅读习惯、阅读环境和阅读活动对阅读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我国研究学者将阅读素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刘晶晶、郭元祥在《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内涵、构成及测量》中指出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应该是一个由阅读知识、阅读能力、阅读情志组成的三维要素空间,它不仅是阅读知识本身,更是学生能在新情境中应用阅读的能力;王晓漫在《课堂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行动研究》通过实验法得出,在课堂中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能,增强学生阅读兴趣,改变学生阅读态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2.国内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存在的几个影响因素:缺乏词汇量和系统的语法知识;缺乏文化背景知识;阅读策略不足;非智力因素,如阅读兴趣,阅读意志,动机等。
3.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数目较少。以“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对策”为关键词,从2007年到2023年检索出共34篇文献,其中四篇研究对象是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六篇研究对象是初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由此可见,近年来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很少。所以,本文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出较为有效的对策。
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中,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非常少。在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中,理论研究颇多,实证研究颇少。因此,关于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
三、关注阅读障碍,提升阅读能力的反思与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因素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主要为生词、语法、文化背景、阅读习惯、阅读策略等等,最主要的还是词汇、文化背景和阅读策略。而在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阅兴趣是阅读能力提升的前提,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持续可理解性的输入
著名美国语言教育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指出,人类流畅而准确的说话和写作的能力,都是从输入中习得语言的结果。普遍的沉默期是一开始学习语言的正常现象,特别是在非正式的语言习得。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增加输出,让学生更多的去写作和讲话,不意味着会有更多的语言上的成长。语言习得,可以出现在没有任何输出的情况下,提高输入就会提高输出。因此,在英语学习的初期,我们要坚持给孩子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英文儿歌或孩子感兴趣的动画等第,孩子们感兴趣的都可以。
2022版课程标准也指出,语言技能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写是表达性技能。理解多模态语篇,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语言技能内容要求中提到“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30分钟”。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提供一些学生可理解性的输入视频或音频资源,确保学生每周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30分钟。
(二)自然拼读能力的培养
在大量持续可理解性的输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渐建立音素意识,理解单词和音的关系,积累大量的听力词汇。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开始尝试自然拼读,通过单词的自然拼拼读出该单词的音,并激活原有通过磨耳朵积累的单词,并与意或者情景关联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词汇识记能力和拼读能力。
Phonics自然拼读法作为一种教学法,能让同时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单词学习方法和技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和能读能写的目的,受益终生。
(三)文化知识的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相应的文化,我们就很难理解某些词语的意义。因此,阅读能力的水平学生对相应文化和个人的知识体验相关。挖掘英语文化,并将这种文化融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将英语作为一门活脱脱的 语言进行教学的体现。如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都会对阅读带来障碍,对理解产生岐义。
阅读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阅读能力更是成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真分析小学生英语阅读中的障碍,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还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实践中总结和发现。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
[2] [2] 夏玲.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障碍及对策研究[J].小学教育教学研究,2018
[3] 钟振斌.小学生阅读障碍的特点及教学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04,9
[4] 屠月圆.小学生英语阅读障碍及应对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4,5
[5] 郑力.关于小学生主要英语阅读障碍及对策[G].基础教育,2016,2
[6]刘晶晶,郭元祥.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内涵、构成及测量[J]. 课程.教材.教法,
2015,35(05):69-75.
[7]王晓漫. 课堂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行动研究
[8]高敏.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版),2007
[9]乔影.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初探[J].集宁市专学报,20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