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研”败不罢“修”
——营造书香校园过程中教师研修的不断改变
上海市崇明区裕安小学 沈俭
教师研修是一项融学习、工作、研究、培训为一体的教师学习活动,在研修活动中,教师的身份再一次回归到学习者的角度,回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修的本义原指不仅是装饰精心美化,还有引伸至改造、整治的意思,然后又引申为学习、追求、完善等,修是一个不断思考失败,不断维护不断提升的过程,期间需要修行的每一个人在不断他律和自律中改变。
我校预期通过学校校本研修这一平台,营造“诗意裕小”为主题的书香校园,学校给教师安排一定的阅读作业,用阅读分享的方式作为本校研修活动常态。也把这项阅读为主的校本研修与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几个项目结合。在研修工作开展的过程的两年中,遭遇多次的挫折、失望、敷衍,引发了很多研修工作方面的在研修作业和分享形式的方面不断思考和变化。
因为教师读书的重要意义,专家们都有过深刻精辟的论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学校要把读书当作送给教师的第一精神需要,希望如同他所说的把书籍当作饥饿者的食物。然而教师学习和学生学习一样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回归学习者的研修过程远远不是我们预期的效果,在经受了一次次的研修历程中的磕磕绊绊,我们不断跟新研修思路的设计 不断调整学习形式和学习任务的展现,学习成果的评价,给一群以教育为专业的成年学习者一段一路言败不罢休的历程。我校教师120多人,因此按年龄层次和学科分成几个研修小组,分别开展不同的的研修活动,结合书香校园的建设阅读是每一个教师小组的共同研修学习任务。
学生条线邀请了阅读专业的名师来校指导,给教师们选了一批教育相关的书籍阅读,并安排了各个研修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和颁奖活动,然而一连串的失败让我们磕磕绊绊,不断改变思路应对这层出不穷的研修问题。
一败涂地寒假研修作业
虽然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应该是终生学习者,校方也一直相信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一定会有着一种自然的联系,教师读书具有其专业价值,然而实际上寒假里学校推荐的教育专业书籍无人问津,开学后收上来的研修作业读后感,90%以上都是网络下载的应对读书心得作业,面对这样的结果,让组织老师们很挫败,很郁闷。
营造书香校园作为作为学校的一个大目标,教师都没有好好读书,研修工作如何开展。我国的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目是整个教育的前提。”营造书香校园的含义远远不局限于教师读书,但教师读书是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前提,对于学生热爱读书工作和营造书香校园有着更深刻的意义。深刻分析和反思之后得出三个原因:一是研修活动推荐的书目不受教师欢迎。二是专业阅读内容投喂时机不对。三是研修作业形式老套容易抄袭。针对问题,我们做出了如下应对:
(一)教师阅读兴趣调查。针对第一原因教师阅读兴趣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个访谈,询问得知,原来是他们都不喜欢寒假里学校推荐的书目中的书,因此他们不愿意用假期去读自己不喜欢的书籍。了解这个原因后我们想让教师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必须提供有趣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们又设计了一个调查,得出教师喜欢的读书分类表如下:
分类 |
小说 |
历史 |
传记 |
科学 |
诗歌 |
教育 |
金融 |
公众号 |
哲学 |
军事 |
人数 |
68 |
12 |
6 |
5 |
39 |
6 |
5 |
54 |
3 |
7 |
根据以上量表,我们可以了解到,本校教师对于文学类读物和短篇公众号阅读感兴趣的比较多,其他阅读兴趣都分散在各种图书中,对教育书籍感兴趣的老师只占个位数。由此可以得出本校教师阅读兴趣广泛,比较偏爱有故事情节的小说,碎片化阅读的公众号,还有篇幅短小意蕴深刻的诗歌。寒假里学校推出的书目都是教育类的专业书籍,是极小部分教师喜欢的类别,因此阅读兴趣不浓。
(二)专业阅读投喂时机。作为教师职业阅读学习教育类专业书籍的时间放在寒假休假中,对于非研究型的专家的普通教师是自律性最不够的时候,寒假是他们放松出游过节的时间。于是我们安排了三月申报课题的前的一个月,联系专家,开展了教育科研杂志和教育专业书籍的投喂工作,因为有一批教师有申报课题的意愿和职业提升的需求,我们推广的教育书籍,得到了响应。
尤其是在一年一度的中小幼情报综述征文比赛之前,我校开展了一次“教育情报综述”阅读会,这样的教育情报阅读是很费脑力的阅读,并不是小说诗歌这些书一样带来阅读休闲的感受,因为把握到了教师的职业提升时机,教师们纷纷主动学习,并且进行思考,在阅读分享会议中,各自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对这些年的“教育情报综述”的撰写的中大量图列的使用提出了观点,教师们认为,对多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对比和归纳十分重要,然而纯文字类的对比则不明显凸显各自研究成果的侧重点,因此应用大量对比图表能极大凸显各位研究者的不同观点,一则在读者阅读中更加清晰,二则图表文字共存的文章可读性更加强,阅读疲劳感就减缓了,在阅读专业教育书籍的过程。正是抓住了正确的时机,是教师们内需爆发的时刻,阅读推进工作就顺利高效,研修效果就明显出现了我们所期待的价值。
(三)研修成果形式更新
回顾寒假的教师研修作业,作业形式是写一篇读后感。发达的网络帮助了敷衍作业,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了文字成果,当AI技术进入2023年的新年,还有多少人会自己费很多时间去完成一个研修作业。借助人工智能的高速时代,我们必须对研修成果做出调整,人工智能和人脑学习是并不相同的,人脑学习的成果展示必然和人工智能不同。
三月,青年教师阅读组的阅读资料是根据教师的阅读兴趣调查表中,他们感兴趣阅读内容多的是“诗歌”和“公众号”,由此学校推荐了公众号“为你读诗”中著名的中央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朱卫东老师和作者湘人彭二合作的《你当如李白长风破浪》作为集体阅读研修的书籍,并精心设计了研修作业:
《你当如李白长风破浪》研修作业 |
题型 |
内容 |
要求 |
必做题 |
阅读思维导图 |
个体完成并举办思维导图展 |
集体题 |
集体朗诵《如果没有李白》 |
在小组合作下,完成背景图像、音乐、分组朗诵 |
个性自选题 |
根据自己的教学的学科展现自己阅读中感知到的李白,并运用到教学工作去。 |
选做题9选1:文字、视频、图画、讲座、体操武术、数据表、诵读、海报、学生活动 |
这次的研修成果展示活动,安排了古典文艺的沙龙形式,氛围十分舒适,青年教师们在这一场展示中表现他们的阅读研修成果,有个体展示,有集体诵读,更有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李白诗歌中的历程。
因为研修作业的精心设计,这一组的教师们感受是,做一份研修作业都是诗意的,而并非是敷衍和完成任务,和伙伴们的合作都是美好的,尤其是诵读的环节,参与他们研修的领导们都很愿意参与他们的诵读,共同感受李白的诗意和豪情。
由此我们的研修作业和投喂时机以及投喂的分类都做出了调整,在合适的时间送出去合适的学习资源,最后用精心设计的作业形式收尾,成了我们努力改变的一条新路,《56号奇迹教室》是一本青年教师们喜欢的教育书籍,这本书的阅读分享,自然被老师们组织成了他们更喜欢的分享形式,他们选择了一间工会活动室,教室里布置了很多洋娃娃,在每一个分享者讲述一个奇迹故事的时候,一个洋娃娃就排进一个位置,一群娃娃渐渐构筑出了这些老师读到的奇迹教室的模样。这些青年教师用丰富的创意来表现他们的的研修成果,单调乏味的读书心得渐渐退出了我们的研修作业榜。
二败阅读教研脱离学情
书香校园的建设,一定是师生共进的双线并行,在学生阅读中学校特别邀请中福会赵晓华老师与我校签订两年的阅读指导活动,她不仅给学生们亲自推荐经过中福会遴选的优秀书籍,也到校指导语文教师进行各种阅读活动,面对面指导教师开展阅读。
2021年起赵老师每个学期都来给学生们推荐优秀书籍比如《火印》、《夏洛的网》、《钱学森》、《南瓜汤》、《讨厌黑夜的席奶奶》等等优秀的儿童读物,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为他们在阅读中打开思考的门阀做出了推动的力量。我们以为有了名师导读,有了名师下课堂,就会有很好的效果。然而事实结果并非如此,赵老师来给三年级孩子讲《夏洛的网》,给四年级学生讲《听馆长讲钱学森》,两个多小时的课堂沉闷无比,无论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都学生都严重缺乏互动。这样的冷场不仅仅出现在学生的课堂中,还会出现在教师阅读的教研组研修活动中,极少有人会主动提出自己的做法。
为什么名师导读活动遭遇如此冷场呢?教师反应推荐的图书有很多阅读导读的方式方法,每一个人的读书风格也都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和专家观点有不同,也不好意思提出来;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学生阅读的书籍应该有更大的可选性,不能局限在名师推荐的书籍,知识丰富、健康向上、宣传正能量的书籍都可推荐给孩子们阅读,然而现在的校方课外阅读审阅工作让人十分谨慎,以上两个原因,因此就冷场了。
语文教研中讨论课外阅读名师导读进课堂的冷场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和名师陌生不敢回应,二是名师不了解学情,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进度了解程度,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所知和导师所知的差距巨大,极难引发学生的共鸣。
学校则在学生阅读指导的工作中,也存在对外力名师的一定依赖,专家和本校教师同讲台的压力让阅读指导的教研工作推动缓慢。针对以上的问题反思又一次走进了修的过程,为冷场做出努力的修补。
(一)师生共同讲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在课后服务中开设了好几个班级的阅读服务,几个教师寻找了很多的绘本,在课后服务中,推进的绘本故事的语种选择也是中英文双语推进。
在这个充满喜悦、富有诗意的校园里,我们相约读书努力的小朋友在学校的阅读空间,举行“我为弟弟妹妹讲故事”活动。以低年级学生为对象,活动由教师志愿者领衔,红领巾志愿者主讲,每周二、周四的中午12点进行。坚持了整整一个学期,每到午餐后,就有小朋友坐在阅读区翘首期待哥哥姐姐和老师来给大家讲故事。
三四五年级的在年级组长的推动组织下开展阅读“月月书”活动,坚持每一个月读一本课外书,各个班级都开展了“阅读漂流瓶”的读书活动,每当他们读完一本课外书,把书中内容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就能获得一颗阅读小星,打开这个小星星就能看到阅读者在什么时间用了多少时间读了什么书,了解了那些作者。
这些有趣的活动促发了学生多读书多分享的良好习惯,并在同伴的活动中,积极进取,相互分享和借阅,在阅读的总量上进行了大面积推动。
(二)专题教研活动。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是我校语文组一直在研究的教研活动,我们不仅借力了专家导读,本校教师也独立承担起来了整本书阅读的辅导工作。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三个语文备课组一起发力,各组都推出了几本优秀的书籍。
语文教师们利用10%的学科跨学科活动时间,大力推进整本书阅读,光三年级就相互推荐和借阅同学们的书籍童书有《偷时间的孩子》、《那一年叶子没有落下来》、《长袜子皮皮》、《我们都一样》等等优秀的儿童读物。这个组举行了4堂指导公开课。四、五年级执教了《安徒生童话》、《中国神话故事》的阅读导读课,正是因为语文教师们将阅读课外书当成了认真研讨的工作,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深度。
(三)建设阅读支架。本校教师从专家导读的活动中悟出,如果没有阅读支架帮助学生们在阅读中提炼书籍的重要内容,即便是名师,也一样很难一下子把学生引导到交流中来。教师们设计了丰富的作业单作为阅读支架,一边读书,一边完成教师设计的阅读作业单,这些阅读支架帮助教师了解了他们的阅读程度。
教师在设计阅读作业单时,运用了十分丰富有趣的形式。有摘录、漫画、人物关系表、循环表、统计图等有趣的阅读作业单。对学生的阅读进度和阅读理解程度比较熟悉,课后交流的情况,对学生的阅读总体情况了解明显强于名师,而且这些任课教师设计的作业单发放作业效果明显,我们方法看到了研修的成果。
教师们逐渐变得更加自信了,公开课上孩子们热烈讨论他们读过书,对《那一年叶子没有落下来》一书中,接受大自然死亡规律的讨论和理解甚至超越了成年人,他们绘制很多漫画,做了对生命价值最深刻语句的摘录,学生深刻思考了生命的存在和面对生命消亡的态度,十来岁的儿童能对生命存在进行辩论式的思考并从阅读中获得一些对生命的感悟。小小年纪的他们关注到了:“生命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到了某刻也就会终上。”的深刻意义,甚至2022年末放开新冠疫情的管控表示了极其坦然的接受,丝毫没有慌乱。也许这就是阅读带给人的心灵强大和淡定。
(学生阅读输出如下图:《那一年,叶子没有落下来》阅读作业)


阅读支架不一定是一张摘抄作业单,也许是一副有创意的画(如上图),一张有思路的思维导图(例如五年级《神话故事》),一张有趣的名片(例如《长袜子皮皮》皮皮的名片。)甚至是一段优美的诵读……这是符合不同的书籍而产生的不同的学习成果的形式,具有鲜明的个性。这是长时间的接触的中师生共同阅读中所获得一种智慧,教师导读的方法和工具,学生阅读的方向和理解都是需要磨合的,脱离学情名师翻车也不稀罕。
三败研修成果颁奖活动
经历了一轮轮的研修活动,每一个教师学习组都提交了不同的研修成果校方也做出了评价对研修学习举行了颁奖典礼。每一组的研修奖项都是不同的,有一组教师是主打了叙事故事的研修,他们纷纷讲述了自己在教育人生中的经历,并撰写了很多故事。颁奖典礼上,学校一样购买了奖杯和奖状,举行了颁奖仪式,拍了照片进行的褒奖,然而这一组的老师十分不满意这一次的成果颁奖活动,他们提出同样都是17人的教师小组,另一小组的颁奖活动有丰富的成果陪伴,这一组的颁奖只有奖杯和奖状。
原来教师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奖杯和奖状。在访谈中,了解到年轻的教师们需要展现,年长的教师需要被认同。青年教师对有一个舞台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很快乐,比如初入职的青年教师,这一组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叙事故事无人问津的落寞,即便是奖状也不能抚平他们自己对研修学习成就感缺失的不满。
学习成果颁奖的不满意,再次促发了我们的反思,最后一组教师的颁奖典礼安排在开学前一天,正是春节之后,学校也没有时间安排一些展示性的学习成果,为了防止颁奖活动再次失望,于是学校安排了寻找已经毕业学子的活动,我们找到那些毕业的学生,我们向无数学子发出了春节问候,并向他们建议,给自己曾经的小学老师说一段祝福、几句汇报,让老师们知道你们现在在哪里学习就业。
网络时代的发达,很快收回了学生们来自天涯海角的视频回复,学校组织成了一个微电影,颁奖典礼开始了,那些老师以为就发个校级学习奖状,还是有点心不在焉。突然大屏幕上出现了身在异国他乡或者在各大高校学习、在各行各业奋斗的学生身影,他们热情的向自己的小学老师打招呼,祝福他们。那个瞬间,会场里无比安静,很多敬慕的眼睛盯着那个研修组的老师们。激动的他们有人忍不住从座位里站起来,有人控制不住的笑出声,有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散会后拉住寻找的老师们询问学生们的联系方式。
教师的研修学习成果,也许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明显的不同,教师的研修成果评判更加比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复杂,在评价形式中,更不是一个ABC等第能表达的,教师研修的学习成果的优良并没有那么明显,一张奖状是认可,学生成长比起奖状更有震撼力量。一位正好退休的老教师说:“今天是我退休的日子,还拿到了研修奖杯,尤其是看到了我的学生学业工作双双有成,我的职业人生完美。”从这位老教师的话语里我们知道教师研修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为工作服务,提升教学能力,更有对职业人生的认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判断,教师的研修成果颁奖是对这些教师的职业智慧的认同,如果不够重视,不精心设计颁奖活动,也会挫败教师研修的热情。
研修是一个他律和自律的双向过程,学校给教师安排的研修学习作业是他律,而精心设计每一个研修环节,从作业到过程,从过程到评价结果,都是一场严格的自律,负责教师研修的学校管理者,必须从教师这个教学相长的双重的学习个体的角度出发,从他们的学习和传授学习的两个角度,设计研修的内容,促发他们在研修过程中不断改良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教师的自律,达成对学生的他律行为,最终把学生教育成学校所希望的人,就如同我们的书香校园建设的愿景里,把学校营造“诗意裕小”的不断成长变化的过程中,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让全体教师读得更多更好。
研修过程中的磕磕绊绊,虽然不断发生,但是每一次的失败受挫都是对下一次的提醒和积累,马斯克的星舰发射失败,他们坦然接受为下一次积累数据,教师研修中的自我的不满意,教师的不满意都会给研修负责的工作人员带来很多失败感,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失败,为下一次的努力积累经验,只有在不断改变中,寻找突破和,斯宾塞·约翰逊告速我们“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哪怕只是改变一个研修形式、改变一个自信程度、改变一点回应方式,都是可以变成新的状态的,这个世间创新的难在新,创新的不难在于不停的创,创造可能的变化,也许当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种新型的教师研修系统将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而这个系统也将随着人和世间环境的变化,如云随风一般的不停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