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的垫子 灵动的课堂
裕安小学 许元萍
体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重要的一环,落实“立德树人”,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其他各学科的融合,充分体现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核心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和全面发展。本案例注重器材的变化与运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使原本枯燥的练习变得灵动有趣。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向,从师生共演到学生主演,教师辅助;关注跨学科内容的整合,融会贯通,润物无声;关注学生能力的观测,科学分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
一说到“一年级”,作为教师的我们,脑海中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出这些词: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校门的幼崽,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尤其是男生,兴趣难持久,自我约束力不强等等。对于体育来说,由于体育课多是室外课,干扰因素多,每一个一线的体育老师都知道:要上好,上活低段的体育课是有一定难度的。体育老师在组织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有器材的教学课,那种随心所欲和混乱有时教师会感到头皮发麻、束手无策,因而严重的影响教学质量,教学任务也很难完成。
这学年我又带了一年级,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班的男生数是女生数的2倍多,那么课堂上的情况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人一凳的室内课可能还好控制,可是一到操场,恨不能给每个学生的脑袋里装个芯片,“不乱跑,不讲话、能安静点听我说完吗?”成了老师的口头禅。低年级体育课的课堂纪律似乎成了体育教师最失败的课堂。因此我进行了一次次的课堂改良和探索,用一个垫子不断创新体育课堂,让课堂变得灵活有趣,而且还能跟着教师掌控,课堂不混乱,训练有重点。下面我来以我失败的一堂公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创新使用小垫子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
失败情境再现
我有一节《立定跳远》的公开课。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整理,准备好了公开课教案,准备在该班级试上。上课时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小方垫,辅助练习动作,没想到这个小垫子成了这一堂课最失败的导火线。
师:(边讲解边示范立定跳跃的动作要领)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落地要屈膝缓冲,轻轻落地。口诀:“一摆二蹲三起跳”
有学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拿起教具小垫子,疯狂对战,一会推着小垫子像开“碰碰车”一样猛烈碰撞;渐渐的,大家一一效仿。还有甚者,有人拿起小垫子像“拳击运动员”一样,一拳一拳的向垫子上招呼过去;有人像骑“小木马”一样,把小垫子骑在胯下,向前飞驰;有人像坐在真皮沙发上一样,把垫子搭起来……无穷的创意,让这一刻的课堂像失去控制的游乐场,嗨翻了天。
师:(几声夹杂着我的烦躁情绪的哨音响了起来)
生:学生渐渐回到原位,脸上失去了刚才疯闹的欣喜,转而是一副无聊之至的表情。
按照原计划,让学生利用小垫子练习跳上跳下,做到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就可以。前排的女生都在认真的模仿练习,后排几个比较活跃的男同学,没跳两下,就又开始创意活动了。他们把小垫子侧放,拉长距离;竖起来,增加高度。然后有人摔跤了;有人嬉闹着;有人动作变成了跨跳;
不仅不按照我的要求练习,还乱动器材,影响其他同学上课,还把动作都搞错了。我的重难点要怎么办呀?
看着这群做着奇怪动作,发出各种怪声的捣蛋鬼,我的火气就蹭蹭的往上跳,不得不暂停课的安排,对班级上课纪律进行修正,在我的絮絮叨叨中,我们的小朋友终于“懂事了”、“不再扰乱课堂秩序,认真的听我把课讲完了”可下课铃声也响了起来。
课下,我询问学生,“同学们,学习新本领开心吗?这节课学的开心吗?”听着稀稀拉拉的回答和无精打采的小眼神,我也在问自己,如果是我在上这节课,我开心吗?答案很明显,不开心。
面对这一堂体育,我的训练要求完全没有达成要求,学生也没有学会如何使用小垫子进行运动保护。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1.低年级的体育课注重兴趣化教学,本节课的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喜好游戏,喜欢模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自制能力较差,经常很简单的要求也要经过反复提醒才能形成概念。教师采用多样化教具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但学生对学习教具感兴趣,关注点却不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该如何抉择?
2.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上要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的体验学习过程,并掌握技术动作的方法。本课的教学安排中教师占用了很多时间来进行技术动作的讲授学习,这样课的练习强度和密度都将大打折扣。对于技术动作简单的动作是否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来达到练习掌握的效果?
小学体育学科,是学生在校园内接触较多的科目。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多维度、多要素的概念。基本上是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以便进行终身体育锻炼。
从本节课的上课效果来看,教师采用先教后学的教学方法已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起到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效果,那就不适合现在的小朋友。
小垫子的创新使用
1.小垫子+跨学科主题情境的运用
我决定重新设计再上一次这节课。这次,我设计了“嗨翻兔年”主题情境,并将小垫子融入课堂游戏环节:

再次上课,围绕今年是兔年的契机,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了“兔子面具”的绘制,每个学生都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兔子面具”。而兔子又是跳远比较厉害的小动物,这样整节课围绕“嗨翻兔年”的主题情境展开,让学生仿佛化身成一只快乐的小兔子,在欢乐的氛围中蹦来蹦去,还完成了小垫子改编的模拟情景综合活动“兔子快递站”。把“头顶垫子”、“垫子的平放、竖放”、“垫子的搬运”融合在比赛活动中。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认可、被展示,更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融入本节课的学习。整节课上下来非常的顺畅,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兴奋度也很高。在兔子主题的游戏情境下,学生不仅参与了各种游戏,还学会了“双跳双落、落地平稳”。而且不需要老师提醒动作要求,他们会根据情境自己感受、对比动作的准确度,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自评、互评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乘胜追击,将本单元的另外2节课也都按小垫子+主题情境模式进行教学。


通过三次课的学习,小垫子的反复出现和合理运用,通过数据观测,学生每节课的平均心率130-140次/每分钟,群体密度达70%以上,个体密度在57%左右。95%以上的学生学习并掌握了立定跳远技术动作,考核结果优秀率45%、合格率97%;提升了学生辨别动作的正确与否的能力,帮助同伴更好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自评与互评能力。
从体育素养看,学生的体育情感、运动能力、健康知识与行为这几个维度都有加分。
2.小垫子在体育活动中百变运用。
小小的一块小方垫,却能带来如此多的乐趣。针对小垫子的功能与运用,对应体育项目做了统计,这些游戏可练习、可比赛,在游戏的过程中都能对相应的运动项目技术和运动能力得到提升,我把这些可以用上小垫子的运动项目做了统计表,如下:
与小垫子相关的体育项目统计表
类别 |
游戏名称 |
游戏方法 |
游戏目标与分析 |
跑类 |
推箱子 |
呈俯撑姿势,用双手按在箱子上,双脚依次交替前进,把箱子推到相应区域,即完成 |
此游戏通过手和脚的协调配合,将箱子推到指定地点,发展学生的手臂和腿部力量、核心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
送快递 |
小组游戏,以快速跑加上接力的方式,将箱子送到制定地点,折返,击掌,下一人出发。 |
此游戏通过快速跑折返接力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和快速跑能力,以及团队凝聚力。 |
趣味接力 |
将小垫子作为接力的内容进行传递,可做往返或者迎面接力。 |
此游戏通过传递小垫子进行往返或者迎面接力,增加趣味性同时,锻炼学生腿部力量和快速跑能力。 |
穿越火线 |
将小垫子设为障碍物,可跳、可跨、可绕,进行一定距离的跑动练习。 |
此游戏增加跑动过程中的阻力和身体的应变能力。 |
跳类 |
挑战小垫子 |
将小垫子做平放(窄边、宽边)、竖放、进行跳跃练习。 |
此游戏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单跳、双跳的动作技术动作。 |
连续跳 |
将小垫子连续多个摆放,距离可根据学生能力设计,可以设定单跳、双跳的动作要求。 |
此游戏对学生的各种单、双脚跳跃能力有很好的帮助,同时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
骑马接力 |
将小垫子作为小木马,学生骑在垫子上进行跨跳练习,可做往返或者迎面接力。 |
此游戏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和身体协调平衡能力。 |
用身体部分碰撞 |
蚂蚁运箱子 |
学生做蚂蚁爬的动作,将小垫子放在学生的腹部,进行搬运,哪里掉落,哪里捡起继续爬行。 |
此游戏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核心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
大象运箱子 |
学生做大象爬行动作,过程中将小垫子往前推行。 |
此游戏发展学生的四肢协调性和手臂支撑力量。 |
小小拳击手 |
两人或者三人一组,一名学生持小垫子作为拳击的手靶、脚靶,其他学生进行手臂和腿的击打动作。 |
此游戏发展学生的手臂和腿部力量以及身体核心力量。 |
组合拼搭 |
背对运箱子 |
两人一组,将小垫子夹在两人的后背之间,不得用手触碰,平行移动到指定位置,则为成功。 |
此游戏发展学生的身体核心力量和团队合作能力。 |
合力运箱子 |
两人一组,将小垫子夹在两人的胸前,上腹部的位置,或者一人前胸一人后背,不得用手触碰,平行移动到指定位置,则为成功。 |
此游戏发展学生的身体核心力量和团队合作能力。 |
过河 |
一组学生将小垫子作为搭建桥的木板,一块一块连续拼接,所有成员踩在垫子上,不得落地,全员通过指定距离则算完成。 |
此游戏发展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趣味接力 |
学生通过接力的形式,将小垫子拼搭成一个造型(沙发、城堡、多米诺骨牌),全员完成之后,完成造型的拼搭即可。 |
此游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快速跑的能力。 |
抬轿子 |
4人一组,将小垫子作为轿子,其中一人乘坐轿子,2人在旁边抬轿子,1人在后面保护。只要乘坐者脚离地移动一段距离即可。 |
此游戏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以及小组团队合作能力。 |
这些项目我们都利用创设以“百变的垫子”为主题,抓住垫子的灵活性、安全性,以“趣”为主,充分“玩”活垫子动感培育为指导思想,旨在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勇”,培养学生的“思”,满足学生的“动”,激励学生在挑战中习得,在快乐中练就技能。
当我们把小垫子作为运动保护用品和道具呈现了它的多项功能,学生们也不再把小垫子当成破坏课堂纪律的道具,逐渐懂得了小垫子的重要性,随着学生的进入小学时间久了,课堂也慢慢有序起来。
为什么一个小垫子的创新运用,就能起到很多效果呢。
近年在教育部颁布了“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后,学校的体育工作得到优化、课程设置多元丰富、课堂教学得以兴趣化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得到全面提升。育人方式也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从学科“割裂”走向学科“统整”、从“坐而论道”转向学科实践。小垫子的创新运用,是在模拟情景下开展的,每一个场景都是不同的,充满饿了新鲜感,在保护、隐蔽、缓冲、遮挡、等运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在跑、跳、身体动作、创意场景的运动中起到了十分有效的可见物品的功能。它的作用如下:
1.以游戏显趣味,激发主动学习
低年级的体育课注重兴趣化教学,让学生喜欢体育,爱上体育。课上运用小垫子这种器材丰富学练活动,或者主题化、情境化、游戏化学练方式以达到更好的学练参与度和效果。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尤其是对新学技术动作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对体育兴趣是从模仿开始的,并在愉快的体验中加深和发展。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就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多引导,多激励,抓着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直观入手,让学生感到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的乐趣,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规则意识、自评与互评能力。
2. 以活动促成长,建立团队意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小垫子因为它的灵活和保护性,小学生可以充分使用想象力发挥小垫子的多种功能。不仅是对课上的练习时间要有保证,还要对学生的学练体验过程进行完善。由于是刚走进新的校园环境,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体意识正在逐渐加深,对团体竞争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样化的游戏竞争模式可以更加深刻他们的主角意识和竞争意识。
3.以融合助提高,呈现多彩课堂
跨学科主题的设计,可以丰富课堂学习的代入感,强化学练体验。这三节课分别以“嗨翻兔年”、“动物保护小卫士”、“我是运动小健将”三个主题来贯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通过“快乐跳”、“跳跳乐”、“障碍跳”,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跳跃练习中重点体验了双跳双落、落地平稳的动作。第二课时,通过“团队”、“技能”、“体能”三关,让学生掌握蹬摆结合的跳跃动作,进一步巩固蹬摆协调、起跳有力、屈膝缓冲。第三课时,通过“小健将资格赛”、“小健将大比拼”、“小健将考核赛”情境等,让学生体会起跳有力的要领,并不断向远度挑战,超越自我。
4.以体育促德育,关注全面发展
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更加关注自己的动作和行为,是否符合主题要求,评价的维度不再是单一的远度成绩。还有动作姿态、动作完成、语言表达、遵守纪律、挑战自我、团队合作等方面。同时,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并通过语言或表情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学生评价维度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教学中更好的诠释了笃学、合作、善思,更加彰显体育的育体、育德、育心。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计划,很少因为学生的原因和场地的原因而改变计划,当学生的生理能力和心理状态无法适应教学需要时,教师很少主动地调整或改变教学进度。而一年级的学生因为是刚走进新的校园环境,和老师的配合也不是特别的默契,这时候如果老师坚持教学设计的思路,那么学生和老师之间关系将变得紧张,进而影响到这门课的学习和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这节课虽然原来的教学计划被学生打乱了,但是意外的事情给我带来了许多意外的收获。
百变的小垫子这一系列体育课的创新使用,让低年级的小朋友了解海绵小垫子并不是一种玩具,是帮助我们开展各类体育运动的好助手。在创新使用小垫子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努力学习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情景教学、创意垫上体育训练项目,认识到了体育运动中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学会了正确使用海绵小垫子,把破坏课堂纪律的道具变成了锻炼身体保护自己的工具。
这也正是创新使用小垫子带给体育教师最大的提示,只要努力发挥每一个体育用品的功能,在不同的契机中使用器械,就能避免这些器械的单一用途,能打开学生的想像空间,将体育器械的功能发挥到无穷大的效果。